發展歷史

本校於1981年5月1日由香港明愛開辦,隸屬香港明愛特殊教育及訓練服務。

為香港第五所嚴重弱智兒童學校。

1. 1981年5月至1988年1月

81年設校,校長施王瑞霞,全校三班,教職員六名。校址座落九龍油麻地明愛中心一樓。為九龍區嚴重弱智兒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務;另亦為港島區學童提供「家中教學及訓練」服務 (Home﹣based Training) 。至84年,學校擴充至七班,由於教室不足,不能全數收納所有學生,其中兩班採「外展輔導班」模式經營,除因應學童需要,提供教育外,亦指導家長配合教導。86年增設協助言語治療教師一職,至於其他輔助醫療服務,雖有迫切需求,但有關職位仍未納入認可資助。

2. 1988年2月至1993年

88年學校取得一所原為弱視學童使用的校舍,遷至香港灣仔聖佛蘭士街42號,成為港島區第一所嚴重弱智兒童學校。 校舍背靠山坡,教室、特別室分處不同樓層,樓面面積雖足夠,然而學生每日只能依賴一細小電梯穿梭學習,對師生來說,難言理想。遷校三月,學校即開設住宿服務,供有需要的學生住宿訓練 ,大大解決部份學生及家長每日交通及照護的辛勞至90年,學校發展 6 班小學、4 班中學的標準規模,學生容額為80人,而其中32名學生可獲住宿服務。


3. 1993年至2007年8月---

1993年明愛康復服務部於鯉景灣開設了另一所嚴重弱智兒童學校 -- 明愛樂義學校,校長施王瑞霞女士、部份教職員、學生等一同遷往新校發展。校長一職由伍國雄博士接任,學校班級亦縮減至中、小學各 4 班。


時值香港教育改革浪潮,政府及社會各界大量資源 投入教育體系中,學校的基本設施得以大幅度更新,其 中尤以資訊科技的應用,多感官室、輔助溝通器材、多媒體製作中心、模組軟件、數碼如廁紀錄系統...等多項資科新猶都在這段時間引進學校,改進學與教效能。而學校的文書工作、財務管理、資訊管理進行全面電腦化,學校藉教改浪潮,進行了數次結構重組及流程重整,奠定了今天學校的分層項目管理模式。

4. 2007年9月至今---

2007年9月遷校至天水圍現址,校舍座落於低密度區域,依水而建,環境清幽。現校舍建地面積約 6,000 平方米,為兩層建築,採通用設計概念,校園除適合多重弱能學童生活外,亦為一般人士提供多功能的空間。


新校舍設計集現代美學、無障礙及環保概念,同時榮獲香港建築處及香港建築師學會奬項。


2010年,開始提供七日住宿服務,著力聯繫社群,加強與天主教堂區聯繫,讓學生與教友結成伙伴,推廣社區共融概念,豐潤學生生活,以助學生的群性發展。


因應學校收錄複雜醫療個案及接受紓緩治療服務學生,開始引入〈以人為本〉概念,兼顧學習與個性發展,希望為學生營造豐盛及有色彩的人生。

2021學年,因應社會需求,開始增設中度智障兒童班,服務更廣大的弱能學童群體。